八旬日本老兵长跪三峡博物馆 捐献历史罪证(图) |
2005年11月14日 07:53 |
中新网11月14日电 据重庆晚报报道,昨日上午,三峡博物馆三楼“抗战岁月”展厅内的“大隧道惨案”雕塑前,85岁的原日本老兵盐谷保芳长跪不起,为他曾参与的那场侵华战争深深忏悔,为日军对重庆长达5年之久的大轰炸谢罪,并把当年执行“大轰炸”的日本空军的衣物,作为罪证捐献给三峡博物馆。 亲自参与了日本对中国侵略战争的盐谷保芳自认是历史的罪人。1941到1945年间,他所在的日本陆军在山东、浙江等地对中国人民犯下过滔天罪行。战争过后,盐谷保芳一直想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谢罪,昨日是他第二十二次自费来中国谢罪。四年前,曾来到重庆的他,答应回国寻找一些与当年的“重庆大轰炸”有关的文物,以丰富三峡博物馆的展览,也让重庆人民对这段历史有更直观的了解。昨日,盐谷保芳把他搜集到的当时的空军帽子、手套、老照片等,作为历史的罪证,捐献给三峡博物馆。 (康延芳/文 吴子敬/图) |
老人室内的摆设和工具虽然破旧,但摆放很整齐。 荆棘条编制的门,两边石块垒的一米六多高的石墙。 再次见到记者,齐富海老人显得格外亲切 不知道老人在他的桃源还能住多久。 一个山洞,一个半山小院,一个仓库,一眼清泉,二亩山沟里的土地,72岁的齐富海老人独自在无人居住的太行山西麓一座山上生活了5年,“自己选的地方,冬天暖和,晒着太阳舒服!”昨天,晒着太阳,抽着烟袋锅,老人惬意地说,家人和村里的人让他回村里住,他不愿意。 得到线索 百里寻踪 “我听说河北涞源有个老人竟然在山洞里独自生活了40年!”11月10日,一位游客在河北听说了一个老人独居山洞的奇事,并马上提供给本报,11日一早,记者踏上了寻找山洞老人的征程。驱车300公里,几经周折后,记者终于在傍晚时赶到河北省涞源县走马驿站乡的白道安村,找到了齐富海的老战友谭会。 “好多年没见他了!”谭会老人说,别人告诉我,他到大北沟山里住去了。他说山北面太阳足。按照谭会老人的讲述,记者初步断定齐富海就在离白道安村10里远的大北沟山,山脚下就是老人的家乡戈门沟村。 来到戈门沟村,记者看到村的南面就是蜿蜒的太行山西麓,要想在这里找一个山洞,有如大海捞针。听到我们打听这事,一个年轻的女村民热情地说,“还是我带你们去吧。山路崎岖,村里的人上山也不容易。”她主动请缨带路,此时已经是晚上7时了。 “我也没见过这老头,听说夏天他有时候下山,这会儿天冷了基本不下山。”女村民说,年轻人都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人住在山里,很少有人见过他。一路上她不停打电话给家人,询问通往齐富海家的山路怎么走。山路或缓或陡,步行山路20分钟左右,眼前手电筒的光束照出一面荆棘条编制的门,盖住两边石块垒的一米六多高的石墙。 村民带路 夜会老人 “就是这了!”女村民说,老人自己住这里,可能已经睡了。 “谁呀?”从门帘里传出微弱的声音,看来老人早已入睡。10多分钟后,老人起身穿好衣服,“家里来!”当记者表明来意,老人热情地招呼了起来,并把几个人都叫到自己五六平方米的小山洞里,“我不敢进去。”带路的女村民执意不肯进去,村里的年轻人都怕这个行踪神秘的怪老头。 对记者的突然来访,老人显得兴奋但并不惊讶,山洞内弥漫着柴火味儿,但非常暖和,老人拿出烟袋锅装上烟,用力一吸。 “他们都让我回村里住,我不去。”老人说,他是戈门沟村人,1958年退役后,回到村里,近年由于村子附近开了铁矿,“不得清静,我脾气赖,就到这里来了。” “我1947年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老人说,当时在朝鲜打仗,他的枪法非常准,“说打哪里,就打哪里。”为了逃避杀戮,他趴在死人堆里才捡回一条命。老人退伍,回到地方后,“也有人要跟我结婚,可是送上门来的,我没要。”老人自认是个和尚命,只能一辈子打光棍。但对于打造山洞入住的时间,老人一会儿说是几十年了,一会儿又说是五年,思路有些不清晰。 由于天色已晚,记者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来,老人马上走出山洞,利落地钻进右上角的另一个盖着麻袋门帘的小山洞里,搬出两个倭瓜,“拿上,我种的,山里的倭瓜最好吃!” 蜿蜒进山 再访老人 昨天上午11时,记者从涞源县城驱车30多公里返回大北沟山,再次见到记者,齐富海老人显得格外亲切,“我喜欢你们来看我,明年瓜果下来,你们还要来看我!”老人精神矍铄,头发乌黑,只是上面的牙都掉光了。 老人告诉记者,5年前,村子周围的山上开了一些铁矿,大货车频繁过往,“很吵,环境也不好了,我这人脾气赖,不愿意再住村里了。”老人就探好了这块地方,“太阳好,暖和!”记者看到小院子是开在半山腰上的,院门口便是一棵2米高的桃树,这山洞还真可谓“世外桃源”。 山洞洞口坐北朝南,内部约五六平方米,屋顶中间最高的地方约1.70米,两边低,由两个木板一左一右支撑屋顶。右手边一米多高的石炕上面垫着木板,床边便是石锅台,锅台接出了2根烟筒,伸出洞外,锅台上方的石屋顶已经被熏黑,“我熬稀粥喝。”老人说,平时吃的粮食瓜果都是自己种的,“我的地,就在山沟里。” 屋子的石缝里放着镰刀、铁耙等劳动工具,老人的物品摆放得非常整齐。山洞的右上方还有一个储存食品的小洞,最深的地方约2米,呈三角形,里面放着已经晒好的老玉米和倭瓜。 只见老人院子里有五六个玉米,一个石台上还有一个神龛,“这是供的我自己。”老人认为,现在的家都是自己一手创造的,给自己上香就行了。 临走之前 再送倭瓜 “沟里有小核桃树,山桃树,柿子树……”老人望着山沟,如数家珍地说,每年6到8月是丰收的时候,瓜果多得吃不完。由于村里无法让老人回到村里,只好按照老人的意愿将山沟里的1亩地分给了他,老人又在几年的耕种里将附近的山地也开垦成田地,将自己的地扩成了2亩,他种了玉米、豆角等蔬菜粮食,可以自给自足。 “去年病了,差点没死了。”老人说,去年他手脚发麻,病得很严重,他却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又给治好了。” 据了解,老人的两个弟弟就住在戈门沟村里,但由于老人脾气暴躁,加上兄弟三人年迈体衰,自从齐富海在山洞里居住后就很少来往。记者在山下找到了村里的一个负责人,他回忆,老人上山居住大概5年,“就是我们这开矿多了以后,他就到山上住了,也不下来。”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坐在草堆上,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撒在自己的身上烤得暖暖的,他猛吸一口烟,然后透过喷出的烟雾能看到他惬意的样子,此刻,他才是大山真正的主人。临走前,老人执意给记者再拿两个倭瓜,要是不拿老人急得直跺脚,“明年6月花一落就有果吃了,你们可一定要来啊!”其实老人还是渴望和人交流的,他靠在自己垒的石院墙上望着记者下了山。 记者离开时,远处传来阵阵轰鸣,又在炸石头了,不知道老人在他的桃源还能住多久。 信报记者 任宏/文 毛千/摄 |
我希望不是“做秀”,而是“锦绣”——
10月29日,一个穿绿围裙的美国老头成了武汉街头一景。原来,他正带领着数百名同样打扮的志愿者沿路捡垃圾。他说:“我希望这次活动不是‘做秀’,而是‘锦绣’,让我
路乞和志愿者所到之处,烟头、废纸等等立刻被“请进”垃圾桶,道路转眼间变得整洁起来。行走中,一些行人也被他们感染。一位名叫郭婕的女士是武汉市郊黄陂区人,她来市区办事,途中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路乞捡垃圾的行列,她说:“我真后悔没把我女儿带来受受教育。”67岁的傅茂兰女士说:“美国人都能这样爱护中国的环境,我们中国人更应该行动起来。”
捡垃圾是很高尚的工作
路乞给自己起这个中文名,意思就是“路边的乞丐”。他说:“中国人瞧不起乞丐,但我认为捡垃圾的乞丐做的是爱护环境的工作,是很高尚、很重要的工作。当然,乞丐并不是路乞的职业。退休前,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他现在的名片上印着“法学博士”头衔。
路乞,英文名K.L.Rothey,今年65岁。198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先后来华50余次。去年9月,他来到湖北省黄石市与该市女书法家孟顺波共结连理。可居住黄石期间,他走在路上看到垃圾就捡,让他的夫人孟顺波十分不解。路乞说:“我重视我的‘环境’,黄石是我的生活环境,我只是希望它更干净、更美好。”路乞用实际行动感动了他身边的中国人。在黄石,已经有数百志愿者跟随他,不定期地做着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的工作。路乞相信:“只要每个人从小事做起,每天多做一点点,环境就会更美丽。”
我要拾的更是人心里的垃圾
当然,路乞并不认为环境问题仅靠捡垃圾就能解决,他更爱与市民交流,传播爱护环境的意识。他说:“在中国,有太多人觉得环保根本‘没关系’了!前几天在黄石,我的朋友把我介绍给他的一个外地朋友,那个人一边说‘知道你的事情,见到你很高兴’,一边就随手扔掉香烟盒来和我握手,我马上把他的香烟盒捡了起来。另外,大多数中国人的家里都是非常干净的,可是一出家门,就很脏了。这就不是卫生习惯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我要捡的不只是路面的垃圾,更是人心里的垃圾。”
11月11日,久未露面的著名歌星韦唯在北京参加了奥运会倒计时暨吉祥物揭晓晚会,她同时也带回一条好消息,经过与前夫麦克长达两年的跨国官司,她终于赢得了三个孩子的抚养权。
■好友证实赢得孩子抚养权
韦唯的好友在北京向记者证实,三天前韦唯的经纪人给这位好友打来电话,告诉他韦唯终于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虽然孩子们现在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但是韦唯正在给他们办理护照,很快母子就会团聚。
该好友告诉记者,韦唯和美国丈夫麦克·J·史密斯离婚后,一直在争夺三个孩子的抚养权。他们在瑞典居住地的法院曾经判决韦唯拥有暂时抚养权,麦克拥有探视权,每次探视必须由麦克指定地点,韦唯带着孩子们与麦克见面。而判决之后麦克经常骚扰恐吓韦唯和孩子们。无奈之下,韦唯向当地的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求助,经过法院再一次开庭,判决探视时必须有第三方监护人,即当地妇女儿童保护组织工作人员在场。现在结果出来了,作为母亲的韦唯由衷地感到高兴。
■“争子”跨国官司一打两年
刚刚回京参加奥运倒计时晚会的韦唯高兴地说:“我会尽快给孩子办护照,好带他们回北京吃烤鸭。”
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韦唯表示:“8日下午5点,律师给我在当地的经纪人发来一封法院的函。尽管这是一个临时法律文件(正式裁决要时间更长),但是上面已经显示这场官司我打赢了,最终我赢得了三个孩子的抚养权,这意味着我可以带着我的孩子们全世界到处走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干我的事业。孩子们夏天的假期有三个月,我就可以把他们带到中国来了,至少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中文会有很大长进,而且对于母亲这种感情也会加深。”对于孩子父亲麦克的反应,韦唯说他对于判决“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反应,他可能也知道这样拖下去没什么意思”。韦唯打算“争取圣诞节前把孩子的护照拿下来,那时候孩子们放假,我可以带着他们出去玩”。
■三个孩子都要姓韦“要挟”孩子学中文
韦唯介绍了目前三个孩子的情况。她说,平时他们和我一起都说英语,只有对家里不会说英文的人才说中文。有时候我还得去“要挟”一下,比如说你们要吃包子的时候,你们必须说或者写出来“包子”这个词的时候我才给你们做着吃。
“他们喜欢中世纪的战争游戏,我跟他们说中世纪的时候什么人最厉害,他就是孙子。他写的《孙子兵法》全世界都在学。连美国最厉害的西点军校都在拿它当教材,一下就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最有趣的是给他们讲中国的礼仪———磕头,因为他们知道过年磕头给红包。有一次,老三想要钱买什么东西,大夏天就给我磕头并对我说了许多好话,我笑着说磕头是过年的事。”
韦唯表示,现在三个孩子还没有中文名字,以后长大了再让他们自己挑,不过这三个孩子都要姓“韦”。
关于万语网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网站导航 | 招聘教师 | 工作机会
互联网违法举报中心 | 互联网清理整顿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媒体协会理事单位 | 工商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 2004 - 2013 360wyw.Com . 粤ICP备05053580号-6